严维
严维(生卒年未详),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(公元七五六年前后)在世。字正文,越州(今绍兴)人。初隐居桐庐,与刘长卿友善。唐玄宗天宝(742—756)中,曾赴京应试,不第。肃宗至德二年,以“词藻宏丽”进士及第。心恋家山,无意仕进,以家贫至老,不能远离,授诸暨尉。时年已四十余。后历秘书郎。代宗大历(766—779)间,严中丞节度河南(严郢为河南尹,维时为河南尉),辟佐幕府。迁余姚令。终右补阙。官终秘书郎。

个人简介

初隐居桐庐,与刘长卿友善。唐玄宗天宝(742—756)中,曾赴京应试,不第。肃宗至德二年,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。心恋家山,无意仕进,以家贫至老,不能远离,授诸暨尉。时年已四十余。后历秘书郎。代宗大历(766—779)间,严中丞节度河南(严郢为河南尹,维时为河南尉),辟佐幕府。迁余姚令。终右补阙。官终秘书郎。

个人成就

工诗,与当时名辈岑参刘长卿皇甫冉韩翃李端等交游唱和。章八元、僧灵澈求学,均有名于世。大历中,曾与郑概、裴冕、徐嶷、王纲等宴于园宅,联句赋诗,世称浙东唱和。《唐才子传》称其“诗情雅重,挹魏晋之风,锻炼铿锵,庶少遗恨”。诗以送别赠酬居多,《酬刘员外见寄》的“柳塘春水漫,花坞夕阳迟”,向称名句;七绝《丹阳送韦参军》亦为名作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严维诗》1卷,《全唐诗》收其诗64首,辑为1卷。

姓氏源流

严(Yán严)姓本庄姓,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、词赋家,后人称严夫子。其著述甚丰,有辞赋二十四篇,但流传至今仅剩《哀时命》一篇,为哀伤屈原之作。史载,东汉时,因有明帝刘庄,故下令庄姓改他姓(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)。严忌之姓严,亦为死后之事。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,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。据严氏族谱载:严氏系出颛顼之后,以楚庄王的谥号为姓稽我光祖子陵,其先世本姓,嗣改为庄,盖楚庄王之后裔也。后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,改庄为严,遂以严为姓。《中国姓氏寻根》一书也说严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姓的,于是形成庄严两家。”两家原来一家,故有“庄严不通婚”之古训。严姓源出有六:

1、出自庄姓,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,改姓严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谥为氏》所载,东汉时,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,改姓严。到魏晋时期,姓严的人中,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。这样,就出现了庄、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。故有庄、严本一宗,同姓不可婚之说。

2、出自芈姓,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,以谥号为氏。据《元和姓纂》所载:芈姓,楚庄王支孙,以谥为姓。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。

3、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,以封邑名为氏。秦有严君疾,受封蜀郡严道县(今四川省荥经),以邑为氏,故称为严君疾,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,称为严氏。

4、出自古有严国,国人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姓考》所载,古有严国,国人以国为氏。

5、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。据《晋书》所载,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。

6、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。满、彝、土、锡伯、朝鲜等族均有严姓。

得姓始祖:严忌。严忌,本庄姓,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、词赋家,后人称“严夫子”。其著述甚丰,有辞赋二十四篇,但流传至今仅剩《哀时命》一篇,为哀伤屈原之作。史载,东汉时,因有明帝刘庄,故下令庄姓改他姓(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)。严忌之姓严,亦为死后之事。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,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。

丹阳送韦参军

唐代:严维

丹阳郭里送行舟,一别心知两地秋。

日晚江南望江北,寒鸦飞尽水悠悠。

九月十日即事

唐代:严维

家贫惟种竹,时幸故人看。菊度重阳少,林经闰月寒。

宿酲犹落帽,华发强扶冠。美景良难得,今朝更尽欢。

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

唐代:严维

上客南台至,重阳此会文。菊芳寒露洗,杯翠夕阳曛。

务简人同醉,溪闲鸟自群。府中官最小,唯有孟参军。